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174节(2 / 3)

加入书签

佳。他是看出了这天下纷乱不休的症结所在!军队之重,甚于泰山,如制禁军,根基可固,余者不足一谈。安重荣那一句话,却是如雷霆强音,道尽此间乱世纷扰数十年啊!”

“你觉得,皇帝能成功吗?”自顾自地沉吟了一会儿,高行周问。

摇了摇头,高怀德回答得简单而直白:“不知!”

顿了一下,高怀德又补充说:“儿虽愚钝,却也明白,如欲革三代之弊,非圣天子一人可成其功,需得辅弼之臣佐命支持。而陛下简拔人才,任用贤能,身边已聚集了大量的当世之杰……”

“看得出来,你似乎很看好天子?”高行周玩味地看着他。

迎着老父亲的目光,高怀德声音稍稍放低了些,说:“天子,可是父亲的女婿,我的妹婿……”

缓缓地吸了口气,高行周眼神幽深,以一种考校的语气问高怀德:“自你祖父起,我高氏便以军功起家,几十年栉风沐雨,一刀一剑打拼,方有如今之盛。天子既欲收兵权,必欲制方镇,你可知,这对我高家,会有多大的影响?”

高怀德忽然觉得老父的眼神是那般锐利,腰板直起,思吟许久,方才面露洒然:“父亲,高家而今声威赫赫,得陛下信重,宫中又有瑾娘在,显贵可说已至人臣极也。先辈奋进用武,不正是为此?既无野望,又有何惮?”

“再者,陛下前番整邺都之军,父亲不是也积极配合吗?”

对高怀德之问,高行周很有节奏地,哈哈大笑了几声,苍亮的声音,显得格外畅快。

“一直以来,陛下都致力于提拔青年将校,东京禁军之中,已多俊杰。儿在军中,也结识了不少人……”

“多结识些友朋,非坏事,然需谨慎!”高行周叮嘱道。

“为何?”

“你只知陛下英明,却不晓,我们这乾祐天子,同样也是多疑之人!”

高怀德面庞间写上了些问号。

“我这邺都留守的位置,恐怕做不久了!去岁,汝妹便有信来……”

邢州有变

相比沿路城池的夜宿而过,在邺都,刘承祐足足待了三日。在这三日中,刘承祐将邺都这座河北雄城,内外虚实皆巡视了一遍。

第一日,如滑州那边一般,检阅禁军和邺兵,这是无论天子到哪里都必为之事,以表他对军队的重视。刘承祐存着一个比较朴实的想法,他就打算通过这般反复不断地刷存在感,以煊君威,凝人心。虽不见立竿见影之效,但刘承祐相信,日久生情。长此以往,总归会有些积极的反馈,故此等政治表演,刘承祐是打算当作一份长期事业来做的。

第二日,刘承祐在高行周及邺都留守官员的陪同下巡视邺都河工,虽然朝廷的治河重心放在中原地区,但对于永济渠这条河北大地的交通命脉,仍旧少不了疏浚事。

议,以表兼听之明。又接见邺地农民、百工、商贾之属,尤其是受灾民户中的“代表”,善言抚慰,使其沐浴君泽。

一直到第四日,御驾方才再度起行,继续北巡之旅。临行前,刘承祐降了两道制。一则令高行周停止对邺宫的缮补,以免耗钱粮,虽则前后本身就没有多少大工,但足显天子的停罢工务的态度;二则给高行周增加了一千食邑,以酬其镇守邺都的功勋,当然,虚食邑。

转道西向,进入相州境内,接下来的路程,基本上就是沿着当年刘承祐率军东出太行后的路线行进。一路北行,一路缅怀感慨。

在安阳,设坛祭奠当初被辽军屠杀的十万军民。踏足追击旧迹,与折小娘叙讲当初的逐辽战事,一直到邢州境内。

至邢州,便被时任节度的巨鹿郡王刘承赟,恭恭敬敬地迎入州治龙冈。

“请官家治罪……”州衙后堂,稍显局促地同天子寒暄了一阵,刘承赟忽然起身,打破了融洽的气氛。

刘承祐坐得很稳,有点诧异地扫了眼养兄,看着他:“赟哥何出此言?”

刘承赟神情严肃,埋着头应道:“臣所任非人,督下不力,以致沙河县令,鱼肉乡里,残虐一方,而不自知!”

刘承赟所指,乃沙河县之事。御驾过境之时,察其政,发现其治恶,县令彭某,自主自专,就是一个土皇帝,役治下生民为牲畜。对于朝廷颁布的诸多政策,更是视为无物。

虽然一路行来,对于地方上的自治状态,刘承祐已然见多了,并且只要在致治方面稍有建树,刘承祐都会略表认可,并且勉言激励。

但是,似此等完全无视中央朝廷威严的情况,还是触怒了刘承祐。结果不难猜想,刘承祐直接命人拿下沙河县令,并且抑制着冲脑的愤怒,槛车发往东京,着有司推鞫治罪。虽然刘承祐冷静地想要走流程,但有他的意志在,沙河县令下场绝对好不了,以其所犯之罪,断难活命。

而这县令,便是刘承赟到任后委任的,还是他的部曲出身。

“赟哥平身吧!”对于刘承赟的告罪,刘承祐态度十分平和,手虚抬,道:“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朕尚如此,而况于你?沙河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