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79 荀镇东巡行二州(四)(5 / 7)

加入书签

豪强慑服,如今济北值此战乱之世,而我闻之几乎路不拾遗,此我不如徐济北远甚矣。”

相继巡过富成、章县,渡过汶水,到至无盐,已是荀贞到东平郡的第三天了。

在无盐休息了一天,荀贞命车驾西行。

却是去了无盐西边的寿张县,即鲍信战死之地。

於此地,荀贞对鲍信做了些祭奠。

为何要专门跑这一程,祭奠鲍信?

乃是因为鲍信此人名义甚佳,乃是个忠义之士,他是泰山郡人,泰山属兖州,他在兖州的声望不低,此是其一;东平与泰山接壤,因此他虽是敌对的一方,但荀贞如果对他做些祭奠,也是能收揽到一些东平当地士心的。

祭奠过了报讯,又巡过东平余县。

这日荀贞离了东平,南下任城国。

……

任城国是兖州最小的郡,辖县数与济北一样,三县,但面积比济北还小。

任城相现为荀悦。荀悦是荀氏八龙中大龙的儿子,荀贞得叫他一声族兄。

荀贞到任城之前,也遣吏告诉他,叫他不必相迎,可是荀悦和李瓒相同,还是到郡界迎接。

见到荀悦,荀贞握住他的手,笑道:“阿兄,前日我读你遣人送到郯县的大作,读完之后感觉受到的启发很多,但是观兄那篇大作似乎还未写完,不知可有下文?”

却是荀悦在任城治政的空闲时候,写了一部政论的文章,起名叫做《申鉴》,阐述他对治理百姓、治国安邦的一些政见。

——这个《审鉴》,於原本时空中,荀悦也是写的有的,只不过当时他写的年代比现在这个年代要稍微晚一些,而现在因为他已经出任为了一郡太守,又加上兖州多遭战乱,现在急需要做的是安定内部,所以他的这一部书却是提前就写出来了。

听到荀贞这话,荀悦回答说道:“呈上的是我暂时写好的。的确还没有写完,剩下的还正在写,等写好之后,我会再遣人呈送州府,请贤弟指教。”

荀贞连连摆手,笑道:“不指教、不指教,兄之此文,我虽然只是读了你成给我的那一篇,但已是惊世之良作,兄可谓如椽之笔也。”说着,引用了荀悦乘给他的那部《审鉴》中的几句话,接着说道,“就这几句,即是治国良策。兄公务之余,可以加紧继续写此作。等书写成全篇,我打算将之下发给徐、兖各郡长吏,叫都细细读阅。”

荀悦在献给荀贞的这部书中提出了几个主张。

首先,他认为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其次要申好恶以正其俗,再次,需要宣文教以彰其化,最后要立武备以竖威,赏罚以按法。

事实上,整体而言,他的这些政论观点,正与荀氏之祖荀子的思想是比较吻合的。

简而言之,两个字可以概括,便是:礼和法。

再浅显一点讲,用礼来明确上下的次序,用法来统摄百姓。

且不必多说。

却任城屡经战乱,只亢父一地,荀贞与曹操就先后打了两次大战,郡内的民生情况因比之济北、东平固然更加凋残,可荀悦以“礼法”治郡,郡中的社会秩序倒还不错,堪称井然有序。

在济北、东平,荀贞都听说过盗贼劫掠之事,——李瓒夸说徐卓治郡,几乎路不拾遗,那是溢美之词,实则东平郡中也还是有贼寇出没的,然在任城这个屡次交战之所,竟是郡内真的不见有盗贼出现。

当然,这也并非全因荀悦一人的治郡之功。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任城郡中,特别亢父县城,现下驻有重兵,重兵云集,盗贼自然绝迹,——亢父毕竟是兖州的最重要的要塞之一,只要守住这里,那么就能连通徐、兖州,所以曹操虽然已经退回东郡,亢父这里,荀贞仍不忽视。

於任城国的郡治任城县住了一天,荀贞西南而行到亢父县城。

观罢民情,荀贞巡视亢父县城内外的守备情况。

一则亢父重镇,军备是重头戏,二来,他也是借机观看一下两次亢父之战的战场。

两次亢父之战,尤其第一次亢父之战的时候,荀贞与曹操斗智斗勇,双方彼此用计不断,那场仗不说打得惊心动魄,至少也是扣人心弦。

荀贞巡视当时的战场痕迹,见城墙上和城外战场上,残留的箭矢、断掉的刀矛等等武器都还不时可见,——由此就足可见当时战况的激烈。

荀贞看罢多时,顾首西望,看向东郡的方向,说道:“孟德娴熟兵法,一时之雄,诚我强敌也。”对打败曹操,他还是挺自得的,所以这句话看似是在夸曹操,实际亦含自得之意。

从行诸吏中,有听出他话意的,便凑趣说道:“曹东郡虽然一时之雄,但在明公面前,还不是束手无策?”

荀贞一笑,指着亢父城外战场上的残留断矢,说到:“把那残留的箭矢,选些是孟德军中的,捡起来包好,我要随行带走。”

荀悦问道:“贤弟,带这些东西作什么?”

荀贞说道:“我准备把之作为礼物,送给孟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