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65节(1 / 4)

加入书签

让神情黯然的徐景年先离开后,徐世子又坐了一会儿,用双手狠狠的揉了揉自己的脸后,才起身去后院。

让徐景年去定北军,从底层小兵做起,是他曾反复考虑,却都始终狠不下心付诸行动的决定,这次实在被他气到忍无可忍,也意识到儿子的情况已经严重到无法再拖,他才下定决心。

只是这件事,他并没有跟他母亲提起过,如今既已通知了徐景年这个当事人,肯定要与他母亲那边也说一声。

不让徐景年在外透露口风,让他妻了文氏得到消息,为的是年关将近,想让家里可以平静的过完年。

徐世子训子时,虽然没有外人在场,但是柱国公老夫人还是意识到有事情发生,所以一直在等着徐世子。

听儿子说完这其中的前后经过,以及他所做出的决定,老夫人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道。

“你的决定是对的,为了我们徐氏一族上千人的前程未来,也不能再对他们母子放任下去了。”

“徐氏的继承人,直接关系到徐氏未来的生死荣辱,他可以没有野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但他必须要知道如何谨守为人臣子的本分,要心志坚韧,坚守我们徐氏一族忠君卫国的宗旨。”

轻信传言,揣测上意,绝对是他们这种人家的大忌,尤其当徐景年还是他们徐家长子长孙,下一任继承人的时候。

哪怕这次并没有造成什么后果,可能只是让宣武侯府的王修业有所察觉,他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设法避免他再次犯下这种大错。

因为再有下次,可就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了,徐景年还年轻,他若因此而遭上面那位的厌弃,就算看在徐府其他人的面子上,新帝不会做什么,也能让她丈夫与儿子的多年辛苦与努力化为乌有。

所以柱国公夫人即便心里清楚,大孙子若是隐姓埋名的去了定北军,存在一去不返的机率,她也不得不狠下心,对她儿子的决定表示支持。

徐景年是柱国公府的嫡长孙,按照安国最重嫡长的爵位继承制度,从他出生起,只要没有夭折或早逝,也没有犯下什么大过的情况下,天然的享有继承权。

所以无论柱国公夫人与徐世子对他有多失望,从没想过要放弃他,只盼着他能守成也好,毕竟徐景年既不是贪花好色的纨绔,也不是什么无法无天的狂徒。

甚至与此相反,他身上还具有许多勋贵子弟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勤奋好学上进,待人谦谦有礼,是个能文能武,十分难得的翩翩少年。

也正因徐景年各方面都能如此优秀,他的那些缺点才会那么容易被人忽视,也让柱国公夫人与徐世子对他狠不下心,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对他的要求太高,太过苛刻。

事实证明,性格想法左了的人,仅凭他们在遇上到事情时,苦口婆心的解释与劝说,都无济于事,想要让他改,只能下狠手。

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或是仍旧改变不了他那些已经变得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能说是天意!

“也是圣上与太尊夫人对乐阳县主的处置提醒了儿子,他们对一个姑娘家的管教,都能如此严格,但有行差踏错,便能施以如此不留情面的惩处,实在让儿子深感羞惭。”

不管是新帝,还是太尊夫人对乐阳县主的宠爱,京中众人心里都很有数,从她闹着要去从军,劝不住她,新帝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破例为她一介女子封个监军之位,让她去军中体验生活的纵容之举中,就能看得出来。

可是当她因自己的年少无知犯下错时,哪怕还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当即就得到超出所有人意料的严厉处罚。

新帝与太尊夫人的处事风格,由此可见一般,徐景年所犯的错,论严重性,以及将来可为他们徐家产生的潜在影响之深,远在乐阳县的过错之上。

他们这些做长辈,却在早就发现问题的情况下,怀着侥幸心理,没有及时重视,拿出应有的态度,着实让徐世子深感惭愧。

柱国公夫人也深有同感的感慨道。

“所以说,以新帝与太尊夫人的这份心机手腕,以及做人做事的都绝不拖泥带水的果断风格,何愁他们成不了事,我们徐家绝对不能错失本已拥有的先机,景年去军中后,让景楠回来。”

徐景楠是徐家二房的长孙,徐世子的二叔战死沙场时,留下的儿子徐忠诚年仅八岁,因其生母早逝,完全是在老夫人膝下长大的,现随柱国公在镇南军中任职,徐景楠便是其长子。

“好的,母亲,我这就去给父亲与二弟去信。”

徐世子没有问母亲,为何不让他的小儿子景成回来,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次去军去历练,是徐景年的最后机会,若是现在让徐景成回来,难免会给其他人留下徐家打算放弃嫡长孙,重点培养嫡次孙的错觉。

那样的话,不管徐景年在经过历练后,有没有改进,只要他能活着回来,这京中都难有他立足的地方,同时,老夫人也未尝不是担心徐景成也被他娘文氏给影响到。

激将

徐景年对母亲的脾气也知之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