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178节(2 / 3)

加入书签

了半个河南。可以说,若无最初的兖州投奔,凭他那点起家的兵马,只怕平定天下之路要曲折许多。

后来,陈定和刘让被奸人出卖,在渡黄河时遭遇伏击,丢了性命。子烨登基之后,对这二人的遗属加以厚待。陈定的妻子封为武陵郡夫人,刘让的妻子封为越国夫人。

越国夫人自丧夫之后一心礼佛,不问世事,深居简出。但武陵郡夫人却是个有能耐的。

自当年起兵,她就一直跟在陈定身边东奔西走,在营中做些缝补照料之事,颇有些威望。后来陈定去世,子烨登基,她得了诰封,本在朝中也有一席之地。

可是,她遇到了祝氏。

祝氏是个文弱的身子,一直待在后方,直到子烨登基方才回到京城。

身为杜行楷的遗孀,祝氏纵然没有得到国夫人的诰封,也仍然受到了众人的静养。子烨的麾下,以林知贤为首的齐王府一众臣僚,都是杜行楷当年一手带出来的,自然也对祝氏多加敬重。

有人的地方总有利益牵扯,就算子烨再怎么不愿意,随着他的朝廷壮大,也已然有了派系。而随着子烨定居洛阳,朝廷中的一应规矩也如京城一般建立起来,外命妇之制也应运而生。

外命妇虽并非朝臣,但仪礼和内宫等诸多场合,都是离不开的。后宫没有皇后,谁来担当那统帅外命妇之人,便成了首要之事。

当时,呼声最高的便是武陵郡夫人和祝氏。武官出身的朝臣,大多站在了武陵郡夫人一边;而文官一系,则大多支持祝氏。

眼见两边要争执起来,武陵郡夫人忽然上书告病,回家休养,退出了这场争端。

如今,我要接手这外命妇的摊子,但不想照着祝氏的安排,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用人之事上下手。

武陵郡夫人有足够的威望,那么将她用起来,正是合适。

不过,我也并未将祝氏的人都弃用。

其他三位,其实都在祝氏的名册之内。

譬如宣城郡君。

她原本是清河侯夫人,如今定了品级,封为宣城郡君。当初在洛水行宫,邢国夫人她们与洛阳命妇们起了争执,这位的嘴皮子功夫颇是了得。不过据我所知,她并非全然是祝氏那边的人。她的丈夫清河侯是武将,从前与陈定交好,她与武陵郡夫人亦有往来。

至于剩下的昌化郡君和弋阳郡君,她们性情风评不错,因此受祝氏青睐,列入了她的名册。但一直以来,她们都不算祝氏近前的人。

至于祝氏希望我重用的人,我一个也没有用。

我想,祝氏该来找我了。

臂膀(下)

不过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祝氏还未露面,先来找我的是四姨母。

自成婚之后,无论是我父亲那边的上官家还是我母亲那边的卫家,时常有亲戚求见。

不过皇宫与外头终究是不一样,亲戚们来,须得像觐见天子那样,经过层层上报准许,定下日子,方可成行。且因得入宫不易,亲戚们大多是几家人凑作一块,逢得初一十五之类的吉日,入宫来觐见请安。

也只有白氏她们这些家人例外。她们有子烨赐下的铜符,遇得急事,可临时入宫。

上次见到四姨母,还是我在我成婚那日。白氏曾一度不高兴,说那日大喜的日子,她却到我跟前又是诉苦又是抹眼泪,平白的找晦气。我倒是无所谓,当日就吩咐内侍,让御医到四姨母家里去看一看,为姨父治病。

后来白氏来见我时,告诉我,姨父本也没有大碍,经过太医院一番诊治,已经无碍了。

四姨母入宫来,是谢恩的。不过她是单独来的,并未与别的亲戚一起,也没有带上上次的那位儿媳。

与上次相较,四姨母容光焕发,颇有了几分我小时候见到的模样。身上的衣裳和首饰都是崭新的,看得出来,这些日子过得不错。

见礼之后,她笑容亲切地向我道:“妾每日都盼着早日能见到皇后,向皇后谢恩。”

我说:“未知姨父身体如何了?”

“已是大好了。”四姨母道,“丈夫亦每日都念着要到皇后跟前叩首,但外男不可入内宫来,只得日后得了机会面见皇后,再一道谢恩。”

我说:“姨父客气了。”

四姨母是个能说会道的,寒暄了一阵,我问:“今日怎不见表嫂?”

她微笑道:“儿妇近日偶感风寒,怕冲撞了皇后,故而就不来了。”

我颔首。

四姨母又嘘寒问暖一番,说起些从前我母亲在世时的事,看着我,颇为感慨:“妾每每想起皇后的母亲国公夫人,便觉惋惜。当年在洛阳,她可是全城闻名的美人,与老国公成婚之时,又是何等神仙眷侣,教人艳羡。只可惜终究福薄,竟是早早去了。”

我见她又露出些伤感之色,忙道:“故人已去,姨母还当保重为上。”

四姨母叹口气,望着我,温声道:“妾这把年纪,别无所图,盼着的也就是皇后平平安安,万事顺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