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38节(3 / 3)

加入书签

现在他却发现,朱襄或许是他的知己。

儒家骂农家和墨家不知上下尊卑,将君王和贵族拉到了泥地里,说什么众生平等,完是疯话。

难道儒者真的认可有的人就该永远高高在上,有的人就活该一辈子耕地吗?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说得很明白,不是这样。

他们只是实话实说,认为农家和墨家的理想绝对不可能实现。

既然这种事不可能实现,为何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做?这对国、对家、对民都没有益处。一种政治思想,首先要能实现,才能推行啊。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荀子认为君王无定势,荀子还第一次提起“民心”而不是“士心”。

但荀子却又说贤能之人应该从一而终,为天下一统而努力;君臣必须有别,臣子不能自诩比君王更高贵的人。

后世有学者批评荀子这样是卑躬屈膝,谄媚君王,比孔孟品行低劣。

看荀子的生平,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荀子只是看到了当下的大势,选择了一个对当下最有利的政治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天下一统。

荀子知道自己会背负骂名。因为他这样做,就是降低了天下原本能与君王平起平坐的士族的地位。

但荀子从不畏惧自己的身后名。只是偶尔,他也会哀叹,心想自己能否遇到一个理解他的人。

荀况杵着长剑当拐杖,走到了朱襄身边,训斥道:“你既然知道,又为何无谓地哀叹?哀叹没有任何用处,只会让你变得颓废。”

“是,老师。”朱襄抱着嬴小政站起来。

荀况颔首:“去做你能做的事。”

朱襄道:“是。”

朱襄和荀子对话的时候,感觉体力不行了的老人,抱着收割的穗子往回走。

“朱襄公!”老人看到了朱襄,立刻脚步轻快地走了过来,好像疲惫消失了似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