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239节(1 / 3)

加入书签

台州和温州的沿海平原虽盐碱化比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稍深,但自古也是产量大地。

就算到了后世,宁绍平原和杭嘉湖平原开发得更加成熟,温州也至少有三个县能名列浙江产粮大县前二十之列。特别是乐清市,一直是前十守门员,从未掉过前十五。

温州的沿海平原细分后,有乐清平原、永嘉平原、温瑞平原、陶山平原、北港平原、南港平原。虽现在一些冲积平原还没有后世那么大,零零散散可耕种面积也至少超过一千平方千米。

若能将其利用起来,无视温州大片山地,也能满足温州粮食的自给自足。

朱襄道:“越王勾践时,改革土地耕种,将鸟田改为井田,兴修水利,发展农具。现在我一路看来,东瓯平原居然又恢复了鸟田,实在是令人心痛。”

鸟田又名鸟耘,其名称在儒家经典中是一个“德政”的传说,即大禹在世,百鸟为大禹耕田,所以称鸟田。

现实中,鸟田就是类似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种植方式。百越多鸟,农人引来鸟去田地间啄食野草,翻找虫子,将土地翻松后播种,鸟粪还能作为肥料。

勾践为了强国,改革农业生产,引进中原井田制,大步迈入了成熟的奴隶制度。

现在越国一散,大部分东瓯人居然回归渔猎,以鱼蛤蛇为食,井田变成了“鸟儿快来帮我耕田”。

朱襄真想问越王后裔东瓯王,你见着你不心疼吗?

我这个外人都心疼极了。

他叹气道:“听闻此地越人并不完全服从你的管束,东瓯国西边有自称西瓯的部落联盟首领,与东瓯王并驾齐驱。越国怎么会沦落如此?先贤大禹若见后代子孙沦落到连田都不会种的地步,不知道会不会在会稽山上哀叹。”

东瓯国虽自称势力范围是台州、丽水和温州一带,其实只能管辖沿海一带平原地区和海中岛屿。西边大片山地中栖息着无数部落,推举出部落联盟首领对外争夺话语权。

中原人称这部落联盟为西瓯部落。

这是东瓯王心中的痛。因为他可不想自称什么东瓯王,而是瓯王。

就像是闽越王也没想当闽越王,而是去掉个“闽”字,当越王一样。

现在朱襄提起这件事,东瓯王有些恼羞成怒,但又不敢恼羞成怒。

即便朱襄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后代不成器,让先祖哭泣。但朱襄把大禹和勾践抬得如此高,肯定了越人并非蛮夷,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发怒。

总不能说,先人看到越人如今连地都不会种了,一定不会伤心,还会叫好吧?

东瓯王想了想,最终憋出一句话:“寡人还是吃稻米的。”

朱襄:“……”

李牧和王翦:“……”

东瓯群臣:大王!你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以不回答!

朱襄叹气道:“正因为看到东瓯君与东瓯国众高士仍旧与中原无二,我才如此感慨。昔越国颓败之后,越国许多贤才高士离开越国,前往中原谋生存。中原人感慨,齐国和楚国的强盛,就是重用了吴国和越国人才的缘故。”

东瓯王和东瓯群臣再次不知道露出什么表情。

他们既自豪,又唏嘘。

越国兴盛的时候,重用来自中原的人才;待楚国截断百越与中原的联系,便再也没有中原人才来到百越之地。但百越的人才却可以去楚地,可以通过楚地继续难上。

许多越国的人才不想回归原始生活,便去了中原,让剩下的越人更难保存原本的文明。

文明本来就很脆弱,竹简和青铜器也不好携带。越国倒退到部落制也情有可原。

毕竟农人的耕种技术只能口口相传,关于耕种的书籍只有官方持有。而越人贵族南下的时候,大概只会带上金银珠宝,不会带走那些碍事的竹简。

朱襄对东瓯王感慨了现在越人的衰落,表达了对东瓯国荒废平原的痛惜后,没有要求东瓯王立刻做出回答,借口自己旅途劳顿,先行告退。

东瓯王本来为朱襄准备了酒宴,见朱襄说精神不济,自己也被朱襄说得精神不济,便取消了酒宴,只让美人端着佳肴去伺候朱襄。

毫不意外,这位大贤不重女色,吃完东西就让美人离开。

美人频频回头,心都碎了。

朱襄没想到,他刚来到东瓯王宫,就成了宫中许多女子的梦中人。

朱襄离开之后,东瓯王想着王宫里有李牧和王翦两尊大神,虽然精神困顿,也怎么都睡不着。

他召来群臣商议,询问他们对今日之事的看法。

群臣的意见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秦国向来声名狼藉,此次前来肯定没怀好意,该找借口早早把这些人打发走才行;

另一派大骂秦国的名声和朱襄公有什么关系,朱襄公一片赤忱,一心为了指导东瓯国耕种而来,半点不提东瓯国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你们居然敢怀疑朱襄公,老夫和你们拼了!

终于可以披着头发散开衣襟的东瓯王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