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439节(2 / 2)

加入书签

国和赵国是真的唇亡齿寒啊!

但秦军居然用水攻,还在用水攻之前先通知整个大梁城他们要用水攻了。魏王的坚守待援就成了笑话。

城中人心惶惶,不少人想要偷跑。

魏国一些大臣也在不断劝说魏王,赶紧投了,别拉着大伙儿一起去死。

魏国也有铁骨铮铮之臣,让魏王不要学习韩王和齐王那两个丢脸的货,让全魏国的人都和韩国人、齐国人一样抬不起头。

国君受国民供养,就该在国灭时与国同死。

说完,那铁骨铮铮之臣立刻自刎朝堂,率先殉国。

魏王增吓了好大一跳,差点被吓出病来。

因有大臣殉国,本来有了投降之意的魏王增犹豫不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又有大臣劝说,虽然大梁被围,但魏国还有许多城池。为何魏王不逃出城,到其他城池继续抵抗秦国?

魏王增一拍大腿,对啊!为什么没人早提这件事!早点提,寡人不是早就跑了,哪会被廉颇围住?

魏王增不由有些埋怨朝臣,为什么不在秦国宣战的时候就劝他离开。

朝臣都很无语。

显然,魏王在哪个城池,廉颇就会围住哪座城池。

大梁是最坚固的城池,所以魏王才会在大梁固守待援。如果换作其他小城,魏王早就被俘虏了。

以魏国的兵力,除了大梁能守,其他城池都是一碰就破。

提建议的人的真正目的只是让魏王开城门,自己一家人能活下去而已。至于魏王逃不逃得掉,“被秦国俘虏”的自己可管不了。

于是魏王和大臣在为自刎殉国的人落了几滴眼泪后,立刻开城门,让守军驱赶城民涌出城门吸引秦军的注意力,魏王和宗室混入人群中逃走。

大梁城门大开,无数城民死在践踏中,还有无数城民在推挤中落水溺亡。

长平君唤雨

廉颇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魏王或降或逃或坚守,无外乎这三种选择。

当城墙头的守军减少时,魏王就只剩下投降或者逃跑两个选择。

魏王若投降,廉颇不需要做什么。所以他只用准备应对魏王逃跑。

魏军很难直接从秦军的包围中杀出重围。以廉颇多年的打仗经验,魏王肯定会驱赶大量平民当盾牌,自己混杂在其中逃走。

廉颇猜到魏王的做法之后,给秦军下令,若城门大开,除非有人来到了他们的战阵前,否则不准主动攻击魏人,任由他们逃走。

他又在大梁通往其他城池的要道上设伏,不需要辨别身份,只需要抢夺衣着富贵和带有辎重的人马。

廉颇完全看不起魏王本人,就算魏王逃走也没关系。他所执行的斩首行动只是破魏国的国都。只要大梁被攻破,不仅魏国士气大跌,而且再没有一座坚固城池能抵挡秦军的兵锋,打其他城池都会很轻松。

他甚至认为,魏王到处逃窜,说不定还让魏国更容易被扫灭。

朱襄既然说他能撑得住,廉颇就带着朱襄一同旁观了这场“闹剧”。

朱襄双手抓紧了缰绳,缰绳在他手心勒出了红痕。

他一言不发地看着魏王给魏人造成的惨剧,心思翻腾,最终沉静如渊。

大梁城门开启后,有魏国士人举家投降秦国。

朱襄由此得知了魏国朝堂的事。

魏王或许是想降的。但那位殉国的士大夫把魏王架了起来,让他无法说出投降的话。

至于为了国民投降什么的,现在的贵族没有这个“爱民”的概念。

何况魏王若想得到这个声望,就该自挂梁上,然后让众臣开城门投降,请秦军勿伤大梁城中的魏人分毫。

他若是这样做了,魏国就算覆灭,也会成为秦国的一颗定时炸弹。

可惜他没有这个意识。

而且就算魏王有这个意识,恐怕他也没有这个胆量。

朱襄想起了雁门郡守将司马尚。

“差不多了。”廉颇冷淡道,“奏战鼓!”

秦军擂起了战鼓。慌乱的魏人立刻往回跑,重新涌进大梁城。

人群转身回城,又有许多人被践踏和拥挤落水而亡。

此时还有许多守军和贵族私兵没来得及离开。被驱赶的魏人回头狂奔,与这些人起了冲突,堵塞了他们的去路。

贵族也听到了秦军的战鼓声。

他们心急如焚,命令私兵和守军砍杀堵路的魏人。

秦军擂响战鼓之后仍旧一动未动,就这么冷眼看着魏人自相残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