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144章 攻城血战沈阳内变(1 / 3)

加入书签

这次三个将领中,毛文龙指定沈世魁为主帅,曲承恩、易承惠为辅。

沈世魁知道要攻沈阳这样的大城并不容易。

沈阳城是洪武二十一年由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督率修筑,周长九里三十步(约四千五百多米),高两丈五尺(八米不到)。

外设两重护城河,各阔三丈,约合九米多;深八尺,约合二点五米。

四个城门分别为东面永宁门,南面保安门,北面安定门,西面永昌门。

嘉靖时期将北面的安定门改名为镇边门。

黄台吉继承老奴之位后,又大兴土木增修沈阳城墙,将城墙加高加厚,并增修垛口、明楼、角楼,此外计划把原先的四个城门,改为八个城门,城门外还各自修建瓮城和月城防护,同时加阔护城河宽度。

这个改修计划,工程相当浩大,预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部完工。

目前仅仅实现了把城墙加高加厚,还有东面城门改造完毕。

原先的永宁门被堵上,左右两边增加了两个门,靠南边的叫做“内治门”,靠北边的叫做“抚近门”。这两个门都在外围加修了瓮城和月城两重防护。

瓮城门洞上方修有箭楼。月城门洞上是闸楼。

至于沈阳城墙高度,如今被加高为三丈五尺,将近十一米高。城墙厚度一丈八尺,约合五点六米。

女墙为七尺五寸,约合二点三米。

有垛口六百五十一个,明楼八座,角楼四座。

可以说后金鞑子在人力物力并不算太充裕的情况下,对增修沈阳城下很大的功夫。

确实是把沈阳当成京城来经营的。

攻这样的城就需要大量攻城器械,火炮、弓箭。

六万东江军潜入时为行军隐蔽,所带辎重不多。

不过好在沈阳周边屯堡田庄还是能搜刮到不少东西。

还找到了许多工匠。

这些工匠惯会做建虏防护步兵用的楯车,也会做攻城用的尖头木驴、木牛、木幔、云梯,甚至还会做让步兵渡过护城河的折叠壕桥。

这楯车也叫盾牌车,前面竖起一块大木板,包裹牛皮、铁皮,“小砖石击而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

后金步兵往往用楯车做掩护,抵挡住弓箭、鸟铳、石块的攻击向前推进。

后金不但用楯车作为攻城时掩护攻城兵的器械,而且在两军对战时,面对明军的火器部队,也往往使用楯车来抵挡火器攻击。

尖头木驴则是装有两轮的车,上面横着一根大木头,长一丈五尺,高八尺,生牛皮包裹,可以掩蔽十人逼近城下,挖地道拆城墙都可。

木牛则是用坚实厚重的木板做成木屋,包裹厚牛皮,下面有四个轮子,里面藏人,同样是掩护攻城者。

这倒不是辽地工匠本来擅长做这些东西。

而是自从建虏占据辽东后,关宁的明军不敢打野战,主要就是靠守城。

而后金最需要的就是攻城。

建虏屠杀大量平民,毫不手软,唯独对工匠网开一面。

而留下的工匠里,除了要求做兵器,就是要求做攻城器械。

所以沈阳城外的工匠基本都擅长做攻城器械,做兵器,这是他们赖以活命的根本。

若是做的不好,还随时可能被建虏认为是东江奸细而杀头。

建虏把沈阳当成巢穴后,城内都住满了建虏贵族和八旗官兵。

除了一些汉人奴仆和少数被鞑子赏识的汉奸之外,大部分原本住在沈阳的汉人不是被杀,就是被驱赶到城外。

而工匠基本都是汉人,所以也大多在沈阳城外居住。

而现在建虏因为主力征朝,兵力空虚,只敢龟缩守城。

沈阳城外就成了东江兵的天下,可以任意搜刮。

那些汉人工匠们自然也都被东江兵搜罗起来。

他们和东江军中原有的工匠士兵一起,利用现成的材料在两天的时间里赶制出两百多辆楯车,加上搜刮到已有的楯车。

足有四百多辆。

还有同等数量的木驴、木牛、云梯。

隆冬时间,护城河里的水都已结冰,倒是不需要过河用的壕桥。

在围城的头两天,器械不多。

所以还是围而不打。

到了第三天,沈世魁觉得器械准备得差不多了,终于开攻。

东江军先派出一万人同时从四面攻城。

这第一次是尝试性的攻打,看看后金守城能力究竟如何。

随着攻城令发出。

在最前面的士兵或者推着楯车,或者依靠木驴、木牛、木幔做掩护,后面推着云梯车,向城墙四边涌去。

攻城人群距离尚远时。

城墙上鞑兵发射火炮攻击,击中几处人群造成损伤。

但这些火炮的命中精度并不高,发射频率也不快。

攻城大队仍旧不断逼近城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