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461章(1 / 2)

加入书签

余老爷子并不知道林小福是否每天都去镇上,于是先问了起来。

“后天要去镇上呢,就是这批货要卖了,娘和小弟小妹也要去镇上。”林小福连忙解释。

见老头表情有些失望,连忙又道:“表弟他们想去我家玩,当然是好的,就定在下一个沐休好了。”

“我夫君过几天要随师父去办事儿,下个沐休应该会回来,到时我让他打些鱼,我再买点肉,好好招待表弟表妹呢。”

林小福这话说得可就客气了,到让余老爷子有些不好意思了。

是他们太麻烦人了吧。

“我回头问问他们,若是去,就让他们给你带杨梅去,那时的杨梅更熟,更好吃的。”

枇杷卖得差不多了,他舍不得拿来送人。

而且他也注意到了,这丫头就买了一回杨梅,添货都是枇杷,说明枇杷羹的生意更好呀。

“好,那就先谢过外公了。”

林小福自然先嘴上卖乖,至于余家到底送不送,又送多少,她也不在乎。

她现在手头的钱,怕是余家所有家当都比不上零头的了。

很快摘了枇杷过了称,又多了半斤的样子,余老头自然不好意思拿回来。

不过他也庆幸,自那天之后,这丫头也不随便摘吃,外孙女婿更是本份,多看一眼都没有。

将两只大背篓搬上驴车,林小福照样不到余家喝茶,立刻就让赵子诚赶车。

如今花果村许多人都知道,余老头家的外孙女常来进货,也就是进货。

至于端午那天的事情,让大家以为余家和林家关系和好了,却原来不是。

明眼人也就看出来了。

林小福最后还是放弃了膈应老头的想法,反正她进货也不多,又不卖鲜果,一手钱、一手货,方便买卖,做完就算。

驴车经过村长家,他们立刻就将驴车直接还了,再一人背了一只背篓走路回家去。

五十斤枇杷,也是为何改用背篓去装的原因,省得回头又专程送驴车麻烦。

招来好事的妇人

经过陈木匠家附近时特意绕去打了声招呼,说他们回来了,随时可以送货。

先前出村时经过了陈木匠家,林小福就将四吊衣柜钱给付了。

当时陈木匠就笑着说,最迟傍晚前将衣柜送到她家。

确定是陈木匠送货,他们才敢先还了驴车。

只是林小福心里也暗暗吐槽了一翻。

这收了钱的态度就是不一样,陈木匠虽是木匠,却也是生意人哪。

精着呢。

不过毕竟是大件家具,木匠包送更稳妥,若是磕碰坏了,她还可以扯皮呢。

当然,她已经付了钱,自然就希望越早收到货越好。

陈木匠正在院子里凉棚下刨木,便答应了一声,又吆喝儿子出来抬衣柜、套驴车。

林小福就和赵子诚快步回到家,放下了枇杷就去厨房倒水喝。

时间还早,他们在屋里腾地方放衣柜。

林小春也欢喜地喊了娘过来帮忙。

大姐给她也打了衣柜,她都盼了好久了,终于要送货了。

两个小书架,林小福屋里一个、林小禄屋里一个。

两个衣柜,林小福屋里一个、林小春屋里一个。

还有一只衣箱,就放了大房里被迫补上陪嫁的新棉被,送到了娘屋里收起来了。

林小福怕什么都往自己屋里搁,屋子就太小了。

现在来看还是刚刚好的。

他们刚把屋里腾出放衣柜的位置,又拿搜索打扫干净了,正在屋檐下说话,陈木匠就和他儿子一起送衣柜来了。

同来的还有田畈这边附近几个妇人,一脸看稀奇的表情,隔着篱笆就喊了起来。

“余家妹子,你们打了两只衣柜啊,要不少钱呢。”

“是大丫头自己打的呢,她毕竟成了亲,衣裳也不能老搭在炕头,还是要有张衣柜像样儿一点。”

林余氏连忙解释,是林小福先前教过的话。

如林小福所料,两张衣柜目标就是这么大,招来好事的妇人,一点也不奇怪。

不像先前打只箱子或者小书架,那种小件儿也不贵,别人最多看一眼,知道她买了这种东西,而引不起闲谈的兴趣。

若是一张衣柜也罢了,一个家里添张衣柜也不是什么非让人说道的事儿。

只是一打两张,就是村里人家打陪嫁,也没有这么多的。

“小福丫头自己打的呀?看来这枇杷羹是真的好卖呢。”周大娘便笑了起来。

“好卖是好卖,也就赚了两张衣柜,算是这些天没有白辛苦吧。”林小福便慢不经心地接口说道。

“才赚两张衣柜?”另一个妇人诧异地脱口道,“那你可真是敢花钱呐。”

两张衣柜四百文,不可能只赚到四百文吧?这丫头说话不实在,她们早就领教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