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643节(1 / 4)

加入书签

相比较岳冷秋任江淮总督时所巡视的那座滨海小城,此时的海州要雄阔得多。

虽说海州与南面的灌云等城联络不多,海塘驰道在入冬后,也谈不上多忙碌,但从海州往西,直入沂州的驰道,以及海州城东的港埠,展现在岳冷秋等人面前,却是当世少见的人头攒动。

传言海州城在短短两年间,住民激增到十万人,看来是一点都没有夸张啊。

“倘若在北伐途中,崇国公得知皇上病逝的消息,当如何处置?”岳峙亲眼看到雄阔的海州城,也能相信林缚北伐的锐志未消,若不是为北伐,何需要建设如此规模的后勤支持基地?但永兴帝随时会驾崩,林缚真的会冒着错过最佳篡位称帝时机的危险,而先行北伐吗?岳峙忍不住开口问叔父岳冷秋。

“崇国公若有把握北伐能得大捷,禅不禅让都不会太大的影响,”岳冷秋说道,荆襄大捷就叫林缚有能力将帝室完全架空,倘若林缚北伐收复中原,永兴帝即使不死,禅让也是他唯一的选择。岳冷秋抬额看着后云台山上的防垒,似喃喃自语的说道,“这眼下叫人疑惑难解的,从海州往北,怎么用兵?”

这个问题,岳峙同样是疑惑不解。

以海州为基地,靖海水师骚扰山东、辽东沿海,这个可以——但若仅仅作为靖海水师的后勤支持基础及驻港,海州何需要今日之规模?之前的滨海小城就足够用了。

岳冷秋、岳峙、邓愈、陶春等人,他们虽然无法主导北伐战事,但之前也反复推演北伐可能会有的方略。

岳冷秋等人所能替淮东想到的最佳方略,是兵分两路进行山东会战:

一路从徐州出兵,沿汴水、泗水北上,夺鲁西及豫东地区,兵锋直指黄河沿岸;一路从沂州出兵,走沂山、蒙山谷道,进袭破车岘关、进夺临朐、青州。分兵合击,淮东军只要能夺下泰安、青州、临淄等地,就能在山东会战中占据优势。接下来兵锋往东可扫胶州、登州、莱州,往北可威胁济南、平原乃至燕南三府,往西而溯河水西进,进攻大梁、河中府。

由于沂山、蒙山谷道一直到临朐城南的破车岘关,道陕且险,故而两路淮东军仍需以汴泗方向为主力。

以岳冷秋等人的见解,林缚欲北伐,应大肆经营徐州,而非离徐州有五六百里的海州小城。

还有一个就是骑兵与步兵大规模对抗作战问题。

荆襄会战中,燕胡西线兵团里的骑兵主力,主要集中在汉水以西,几乎没能发挥出什么作用。当时燕胡在汉水东岸的骑兵部门以孟安蝉所部为主,也仅有两万人,实际也没有能够发挥作用来,就因为腹心地给淮东在柴山的伏兵捅刺而导致东线防线在眨眼之间大崩溃。

孟安蝉所部骑兵最终被围歼,实际上是淮东军的狙击兵马在获得绝对的战略优势之后,又利用大洪山北麓的复杂地形,对孟安蝉所部骑兵进行拦截围抄;除此之外,淮东军也投入不下五千人的精锐骑兵,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荆襄大捷,只能说淮东军在战略上出奇的成功,达到诱敌深入、出奇制胜的战略目的,并不能说明以步卒为主的淮东军,在正面战场上能有效压制以燕胡骑兵兵团。

林缚欲北伐,打山东不会有特别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山东中部,泰、沂诸山纵横,地形复杂,对燕胡骑兵兵团作战有相当强的限制,但淮东军能拿下以丘陵为主的山东中部之后,接下来兵锋往北展开,即为燕蓟平原;往西展开即为河淮平原。

这时候,淮东军就将面临与燕胡主力骑兵兵团进行会战的问题,很显然,不会操之过急。

也就是说,林缚即使决意北伐,也是要分阶段先取山东,没有可能一鼓作气,就能将燕胡逐走、收复中原。

既然不能一鼓作气的收复中原,打山东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岳冷秋打心底也认为林缚此时不会冒险打山东,而是应该耐心的等永兴帝病逝、先行禅让之礼称帝建立新朝,待根基稳固之后,再徐徐谋北伐之事也不迟。

岳冷秋这些年来打的仗有胜有败,战绩也远不如林缚辉煌,但打败仗很有多现实方面的制约因素;说到对军事之了解,岳冷秋不会认为自己差林缚多少……

这也是以往情报虽然多次强调林缚视海州为北伐之后勤总基地,不过岳冷秋没有亲眼看过,总是下意识的认为经营海州是林缚的障眼法,是林缚有意识的要迫使燕胡将有限的资源,都投到青州以东地区去,实际是为了消减燕胡在鲁西、在徐州正面防线上的投入。

不过实地站在人口逾十万的海州城前,岳冷秋之前的判断又动摇起来。

只是为了一个碍眼法,就要把海州城经营成这样,代价未必太大了——但是从海州出兵往北打,怎么打?

沂州北面,从沂山、蒙山之间的谷道一直到破车岘关,道路十分险陕,根本容不下淮东军十数万精锐步卒挤进去;而从海州直接往东北方向,一直到即墨,在昆嵛山南麓多为道路不通的沿海滩涂。淮东军显然不会有耐性在北伐的同时,在海州到即墨之间修一条海塘驰道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