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44节(4 / 5)

加入书签

民兵武装,以及国防动员工作,并轮训各自辖区内的适龄青年。

各个二级军区所属公安纵队,以及各个军分区所属支队,受本军区以及东北人民政府双重指挥。不占军队序列、不占军费开支,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剿匪、以及保护重点工业、矿山、铁路线的警戒和安全保卫工作。并承担对对日军战俘的看守,对日侨监押地点的警戒。

由原受抗联总部以及东北人民政府双重管理的内卫部队,全部改编为东北军区并东北人民政府双重指挥的公安部队。在负责根据地内治安、剿匪以及重点目标的警戒之外,沿边各个军区所属公安部队,还要担负边境线的巡逻与警戒。

其实此次相对于整个晋察冀、抗联对调建制的计划,以及东北军区内部编制的调整,是杨震自己提出来的。在高层的位置坐久了,很多东西不用学杨震就已经领会到了。他这个东北军区司令员、抗联总司令,眼下手下的部队太多了。

连同航空兵在内,此时的抗联总兵力已经将近一百五十余万。共计装备三千多辆坦克,两千余门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火炮,连同战略轰炸机在内,总计三千多架飞机的装备,已经无法单用精锐来形容了。

这支久经战火考验,熟悉大兵团作战的有生力量。连同数量同样巨大的武器装备在内,对国内所有的武装基本上都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整个东北抗联经过杨震几年的苦心发展,无论是训练、战斗力,以及装备都成为国内之冠。

但在整个东北战场已经彻底结束的情况之下,东北战场保留过多的部队,已经无太多的意义。而这么多久经实战,同时经受过现代化战争考验的部队,大规模的压缩编制、复原,在关内战场尚有大批日军的情况之下也不现实。

所以他提出了与晋察冀、晋冀鲁豫军区对调建制,调抗联主力进关直属军委指挥。在负责华北根据地的安全保卫同时,也担负对外战略威慑任务。而将大战基本上已经完结的东北战场,作为全军整训部队的基地以及战略总预备队。将航空兵交给军委指挥,组建统一的空军指挥机构。

杨震同时提出参考苏联以及重庆方面经验,采取内外有别的办法,扩大公安部队的编制,接替原本由军队担负的一些治安性质的任务。这样可以大幅度的减轻留守东北部队的压力,并在边境沿线出现纠纷的时候可以争取主动。

同时杨震以锻炼更多的高级指挥员,接受现代化战争考验的名义,将所有进关部队指挥权交给了中央。而且杨震向中央提出,自己在还掌握着一部分机密武器装备研制的情况之下,这个时候离开东北并不是一件适合的事情。

主席在通盘考虑之下,最终同意了杨震的意见。不过在抗联主力进关后,中央也对东北局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总指挥被调往中央书记处,担任新成立的主管工业的书记。东北局第一书记的职位由杨震接任,同时杨震继续担任东北军区司令员、抗联总司令的职务。

调进关内的抗联部队对外一律不在使用抗联番号,而是改称十八集团军某某部,臂章和肩章都更换为十八集团军标志。只不过身上的抗联军装,却还是暴露了调进关内的抗联部队真实身份。

而且中央决定在抗联那支小舰队的基础上,由东北军区负责组建自己的海军部队。由杨震担任这个秘密的机构司令员兼政委,这支正在组建中的海军对外代号,东北军区海上警察部队。

抗联原来只能在松花江内活动的那支小舰队,也在杨震的再三争取之下,苏联人最终同意放开黑龙江的出海口,让这支小舰队留在东北境内的炮舰以及炮艇,驶入日本海转道朝鲜境内的清津港驻泊。

在四五年初杨震与苏联方面商议,在苏联方面已经攻入挪威境内,芬兰已经退出战争。苏联北方战场已经再无危险的情况之下,将在苏联北方舰队支援的抗联部分部队,全部调回东北境内。

对这个时候抗联要抽配合人员返回东北,苏联方面可谓相当的不满意。眼下苏联人虽说已经开始席卷整个欧洲,并逼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退出战争。正在进行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基本上胜局已定,前锋已经打到了德国本土,但苏军的攻势却是以巨大的人员伤亡为代价的。

四四年十次打击,苏军损失兵员上百万。尽管解放了全部被占领的国土,获得了一部分敌占区人力资源的补充。但新兵的补充速度,依旧无法弥补巨大的战损。整个苏联海军人员,除了部分技术军官之外,其余的水兵基本上已经编入地面作战部队。

水兵几乎被抽调干净的苏联四大舰队,眼下主要靠抗联派出的支援人员在协助运转。一上苏联军舰除了舰长是白皮肤、蓝眼睛之外,其余的水兵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包括岸防基地在内,除了部分绝密基地之外,几乎都是穿着苏联海军军服的中国人在执勤。

尽管整个二战期间苏联海军整体上并不活跃,但毕竟这个时候抽调走一个舰队的抗联人员,就相当于这个舰队基本上陷入瘫痪。而北方舰队辖区虽说已经无德军,但是对苏联人来说依旧是一条重要的海上通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