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名士 第134节(2 / 4)

加入书签

他舅舅被谁穿了,又或者他舅舅也得到了什么现代的金手指。

幸好,卫玠没心直口快,他耐心的听王济说了下去,才发现这是又一个历史事件点的触发。

晋惠帝时期,天师道(道教)祭酒王浮,经常会与与沙门(佛教术语)的名僧帛远,发生冲突,为争邪正,隔空嘴仗,结果输赢各半。王浮气不过,多年后的今天,终于憋了个大招——他写了《化胡经》一卷,讲述道教的老子变成佛陀,去教化胡人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诽谤佛教,说你们来源于我们。

此书一出,立时卷起了洪水滔天。

把本就莫测不断的佛教和道教,对立在了镜子的两边。为了信仰而战,总是激烈又血腥。

由于这次的佛道之争是从一本书开始的,在最初期大家都没预料到结果会如此血腥的时候,一些不明所以的风流名士,稀里糊涂的也就下了场,单从文学和玄学的角度就事论事。结果,彻底捅了马蜂窝。矛盾升级,冲突不断。名士学子纷纷站队。

王济想想京中那摊子破事就头疼,他本人其实是没有什么信仰的,如果一定要说信,他大概是信自己,所以他不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可以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争执的面红耳赤,他不是说着两个宗教有什么问题,而是觉得那些狂信徒,不论是道教信徒,还是佛教信徒,都傻透了。

“宗教信仰,约束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卫玠想起了他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强塞安利,逼着别人相信自己相信的,这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

“对!”王济一激动,忘记了自己的伤,重重的拍了一下大腿,然后就是嗷的一声惨叫,太特么疼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家小娘说的真是太有道理了,当浮一大白,“信什么不是信呢?只要不是害人害己,那就随百姓们自己高兴嘛。大家有信的自由,也有不信的自由。不是说不信你了这个,那别的教派就都是歪理邪说。”

但偏偏京中的那些人就是不明白,被有心人利用了还不自知,反而不管他们顶头上司(佛祖和老子)乐意不乐意,顶着他们的头衔就打了个不亦乐乎。

信佛教的自然支持佛教,推崇老子道教的自然支持道教,这其实本无可厚非。但要命的是有,还有一种论点也应运而生——在国家面前,没有教派之争,只有国家之别,无论如何本土的就是比国外的强!

魏晋时期和总觉得国外的月亮圆的现代大环境是截然不同的,魏晋人打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哪怕被挫骨扬灰也不会低头的民族骄傲,他们发自真心的觉得自己国家的东西就是好,胡人就是糟。

说实话,卫玠没觉得这么想有什么错的。

但……凡是都不能太极端。本来只是一腔爱国之情,却被一起子小人断章取义,念歪了好经,蛊惑着头脑发热的年轻学子越走越极端。他们表示,你信佛教,就是不爱国。

这就很要命了,对吧?

因为大多数僧人,都是本国人啊,怎么可能有本国人不爱自己的国家呢?

僧人当然不可能就此罢休,于是,真正的大人物纷纷下场了,争论的点还是佛道,却没有人能够看到这背后真正被有心人利用了的隐患。

事情就这样越吵越不对劲儿,如今已经演变成了,皇帝偏向佛教,就是卖国。

“卖你麻痹啊,就二郎(晋惠帝)那脑子,他知不知道什么叫宗教信仰都不一定呢。”王济越说越激动,他本来没打算现在就和卫玠说这些的。来之前卫老爷子还特意交待他,若卫玠醒了,要一点点告诉他京城的局势,不要急,让卫玠慢慢接受。

结果……没刹住闸,说的有点多。

佛道之后,就是文人吵架,再之后就是各路人马煽风点火,浑水摸鱼。过去是因为饥荒闹事,是因为民不聊生闹事,如今有钱有粮了,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呢,就改成为了精神信仰闹事了。反正是一天不搞事情就不痛快。

“你先别着急,那人到底是谁,我和你祖父事先早已经有了猜测。”王济赶忙给自己的话来了个虎头蛇尾的收尾,不想卫玠为此费神。

卫玠其实……不费神,因为他刚好知道一个解决这件事的办法,历史告诉他的。

“只是之前一直苦于没有证据。这回好了,敌人主动送上了把柄。”王济继续,不给卫玠然和插话的余地,“只要拿到他勾结胡人的证据,就足够整死他了,没了他派人在背后撺掇,佛道之争总能想办法压下去。”

参与者不外乎是司马家那些始终不肯消停王爷们,但也正是因为对方是手握重兵的藩王,不可能凭着王济或者是卫老爷子的一句话,就轻易拿下。哪怕他们已经在尽力用各种政策来限制和阻碍这些藩王的发展,但他们已经形成了气候,只能至死方休。

楚王世子对他被画个圈圈囚起来有些年头的父王感慨:“您能在这场暴风雨里活下来,还真是个奇迹。”

楚王性格暴戾没脑子,又是“业内”人人都知道的作死小能手,怎么看都是一脸的炮灰相,但偏偏就是这样的他,活了下来。每天有酒有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