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64节(1 / 3)

加入书签

明日就是正旦朝贺,朝贺完最多留几日就该回去了,她一时有些埋怨何允这病也太不及时了,不然至少能早两三天到。

“无妨。”

魏景道:“他正月十七生,肯定等万寿过后,才会各自散去。”

这个他是谁,二人心知肚明。

邵箐一想也是,这皇帝生辰挨得这么近,也是第一次,提前散了不可能。那他们就有大半个月时间,足够了。

魏景站起,缓缓踱了两步,推开那扇南窗,视线仿佛穿过重重屋宇,看见尽头那座金阙宫殿。

……

大楚皇宫。

新帝魏显,其实并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意气风发。

金阙大殿,御书案后,端坐着一个身穿玄赤二色龙袍的年轻男子,年约二十四五,他皱了皱眉:“人都来齐了么?他们有何话上表?”

何故有此问?

盖因几个月前的赈灾。

今天春夏,兖州司州大旱,魏显立即下旨赈灾。但京畿粮仓本只半满,且京畿重地存粮不可轻动。于是圣旨下,往荆、扬、徐、豫等多个产粮大州调动粮食,还有益州并州等。

以往,他的嫡兄前太子都是这么做的,这个策略一点没错。

但魏显马上察觉到,还是有地方不同的。

接旨后,除了益州牧何允很快调动三万斛粮食运出以外,余者态度多有敷衍。荆州牧沈义只给出了五千斛,扬州牧四千,并州牧四千,一千两千也有人敢拿出手。

更有甚者,豫州牧杜尚、徐州牧庞维不但没给粮食,反而上表哭穷,说被旱灾波及,失收严重,乞陛下垂怜,多少调拨一些赈灾粮过来。

不但没调出粮食,反而伸手想往回要!

这些浸淫官场多年,渐渐坐大的州牧们很难缠,这点魏显是知道的,以往前太子也得费不少功夫和他们周旋。

但重点是,这些一两千斛,甚至伸手往会要的行为,前太子在位是时候可不会出现。这州牧就算再扣扣索索,拖拖拉拉,要三万斛,怎么也得凑一万。

新帝的圣旨,不如前太子的教令好使,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魏显如何气恨难平暂且不表,但现在也不得不连下圣旨,向这些州牧们施压。

这次岁首朝贺,固然是他登基后的一件大事,但未尝没有借此震慑的意思。

“启禀陛下。”

御书房中,还有七八个人,都是心腹。为首三个,左边是半月前抵京的安王魏平,另两个就是乐阴侯齐田和武安侯丁化。前者是先帝留下的能臣,在铲除傅氏中出了大力气;后者则是魏显本来的党羽。

都是如今皇帝最倚重的股肱。

如今回话的是丁化,他拱了拱手:“沈义黄芳上表,说费心筹措,终多筹了五千斛;崔旷筹了七千,庞维杜尚八千,还有……,此次赴京,粮食也一并运抵。”

个个都说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筹到的,实际还是因为此次朝贺人赴京城,怕皇帝一个恼恨做出什么不好事来,适当给出一些平息皇帝怒火,把这事糊弄过去。

首次朝贺意义重大,缺席不合适,不能给皇帝借口下旨捉拿,或者令左右群起而攻之。

一旦朝贺结束,想必这些人就会故态萌发,想到此处,魏显刚松开的眉心又皱起。

丁化劝道:“陛下莫要急切,徐徐行事方是上策,这些州牧藐视君威,日后寻破绽逐个击破就是。”

安王也劝:“皇兄今年肃清了朝堂,明年正好专心此事。”

魏显一想也是,年初他甫登基时,诸多老臣喋喋不休,动不动就拿前太子出来说话。如今一年过去了,朝中局势不是大好了吗?他君威日重,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再听不见。

“二位爱卿所言极是。”

魏显神色大霁:“好了,这次筹措的粮米,先赈司州之灾。”

粮米还是有缺口,两个州不够用,只能先紧着天子脚下的司州。

“陛下首次朝贺过后,必震慑内外臣工,收服铲除不驯者,指日可待。”

“说的好!”

魏显龙颜大悦,命赏了丁化,御书房中的气氛终于重新舒缓下来。

正当安静侍立的宫人内侍们悄悄松了口气之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宦官特有的尖细嗓音响起。

“启禀陛下,济王求见。”

藩王尊贵,但一些地方也够麻烦。好比济王进京,哪怕明日就朝贺了,但刚抵达的今天他还是得先觐见一次皇帝。

“济王?”

想起那个往昔嚣张跋扈的弟弟,魏显挑了挑眉,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往昔不把他放在眼中的人,要么就惨死败北,要么就匍匐在他的脚下。

他挑了挑唇:“传!”

……

——

魏显如何转怒为喜,如何畅快接受济王的跪拜,这些魏景和邵箐都不知道。

他们正商量着,尽快展开联络眼线的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