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227节(2 / 3)

加入书签

辛鲲记得她那个时空的历史里,乾隆那败家子是把所有太监招集在一起,把他们的姓都改了,也改的是‘秦’、‘赵’不过加了一个‘高’字。连在一块就是秦赵高,他认为太监乱政的根苗就是从秦时赵高而起,所以造成了两世而亡的局面。

于是乾隆觉得你们这些人不配有自己的姓,老老实实的给自己做这三姓家奴吧!后来他为了防止有人到打听奏事处的机密,他还规定内廷奏事处的太监一律改姓王,因为王是当时最大一姓,这样如果有人打听机密问道王公公时,就不知道是哪个王太监了。

辛鲲当时还批驳过,赵高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后与李斯合谋,改诏书立秦二世为帝,再害死李斯,成为丞相,指鹿为马就是他干的。辛鲲不知道后来为什么说赵高是宦官,人家开始做是中车府令,这个官是管内庭车马的,而且也算是皇后宫中的属官。因为这样,于是很多学者们就觉得,他就是太监。

问题是,皇后宫中属官只是挂个名,好些人只怕连皇后长什么样都不知道。顺便说一下,好些太子宫中的属官同时也要管理皇后中宫事务,古时这么设立,也是一种抬高中宫、太子地位的方式。不管太子是不是皇后生的,但是,太子与皇后就是一体,这个毋庸置疑的。

顺便说一声,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太监是造纸的蔡伦。好吧,除了造纸与冶金,这位蔡侯真的在人品上不值一提。

好像也说远了,辛鲲刚刚听到秦富说什么只许姓秦和姓赵时,就想吐槽了。她那个时空里,乾隆这种管理方式被某些学者大肆吹捧,说什么清时没有太监乱政,正是因为有康雍乾三代的管束之力,因为这点就比明朝的皇帝英明。

辛鲲每每看到这个,就想‘呸’,清时太监三千,明时分东西厂,由太监监视天下兵马,太监人数达八万余人,遍布天下。清时的太监不是不想乱政,而是没有那么多人。可是清朝的太监一点也不怂啊?清朝的太监和内务府勾结,能让皇帝的御旨不出宫门,这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吗?

所以管理太监,除了控制人数,加强管理之外,跟改不改姓有半毛钱的关系?你把姓都改了,然后呢?现在,宫里只能按着他们的名字来区分,除了开头时不太方便,你们以为外臣都是傻子,会想不到找到名字?不过,想想乾隆的包袱花瓶,对于这位盲目自信的性子,她也就不说啥了。不过,现在自己住在宫中,她可懒得去想那些事,得把这事儿改过来。

“开国之时,先祖便觉得秦赵高之旧事万不可再发生,便欲以‘秦赵高’三字为内侍改姓,以警示后人,万不可重蹈覆辙。但先祖之太后姓高,于是,宫中侍便只能以‘秦赵’为姓了。”郭鹏忙解释。

“哦,这姓不是用来敲打太监们的,而是为了让每一任继任之帝,牢记太监乱政之害?”辛鲲还怔了一下,刚刚心里还吐槽了乾隆那败家子半天,现在听郭鹏一说,倒有些醍醐灌顶了。

“对!”郭鹏点头,作为皇室的子孙,这个原由他也是从小听到大的。

“那加一个‘蔡’,还有‘张’字吧!”辛鲲笑笑。

“哪两人?”郭鹏一怔。

“蔡伦历经两后四帝,凭外戚而乱政,最后自杀而亡,虽一身功绩颇多,但作为太监管事第一人,倒是很有些警示之用;再就是西汉时的张让,‘十常侍’之乱,仍是西汉分裂崩离之起因。”辛鲲懒得说赵高是不是太监的问题了,累!

郭鹏点头,这两人他是知道的,不过他毕竟是武夫,哪里会像辛鲲读书那么精到,自是无不应允的。

“哦,奴才本姓张!”小榆子根本不认字,虽听着娘娘说得好像不怎么好,但是若能回归本姓,他也是高兴的。

“行了,你就改回张姓吧!”郭鹏笑了,“起来吧?以后你就留在娘娘宫中差遣,省得她也没个得力的。”

“是!”张榆忙又跪下,一脸的欣喜。皇上让他留下,也就表示自己没事了。

登闻鼓

“回头我把这三位的事迹写出来,特别是结局,让大家没事读读也挺好。”辛鲲笑看着郭鹏。

“你呢?刚刚吓到没?”这才是郭鹏最担心的,好好的在宫中坐着,就被人刺杀,现在他无比的感激老爷子把暗器给了辛鲲,若不是这样,辛鲲真的险了。当然,想到这儿,他也更加愤怒了,宫中竟然还敢明明白白的刺杀,这宫廷里的人,真是挺有胆啊!

“唉,只怕是那两人关系太好了,秦富单身行刺,原本就没打算活着了,所以算了。”辛鲲还是轻笑着,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这件事。

“是,小秦公公当初在暗房跟的就是富公公,他们是以父子相称的。”张榆忙点头。

“你呢?你不是暗房出身?”辛鲲侧着看着张榆。

“他们说奴才笨!”张榆尴尬了,当初他也想去的,在这宫里,能进暗房的,出来就是高人一等的。没看小秦公公才多大,就是总管了。

“为什么宫中要设暗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