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176章(1 / 2)

加入书签

荀彧:“三天前,陛下赏赐给老太尉杨彪一篮子瓜果,两坛赊店贡酒。杨彪之子杨修进宫谢恩,陪陛下在池塘边凿冰垂钓,杨公子呵斥内侍,让他们都离远一些,说是人太多,吓得鱼儿不上钩。还有宗室子弟刘晔,他和陛下在暖阁中对奕,曾拿出一封信,陛下看完之后,直接烧掉了。”

郭嘉挑眉,杨修和刘晔,听起来,这两个人都有点嫌疑。

杨修聪慧过人,博学多才,出生于弘农杨氏,一个四世三公、影响力巨大的簪缨世家。他的生母来自同样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如果给许都的贵公子弄一个排行榜,只论出生,杨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朝廷里,洛阳系的旧臣,隐隐以杨彪为首。曹操一直在找机会打压杨彪。

杨修有理由,也有能力把水搅浑。

刘晔,字子扬,淮南人。他是阜陵王刘延的嫡系后裔。刘晔七岁时丧母,十三岁时一剑斩杀他爹的宠妾,还主动去找老爹请罪,据说是遵照母亲的遗命杀人,这宠妾喜欢诬陷人,是个祸害。母亲临终前,让他长大后除掉宠妾。

刘晔他爹气得半死,却没有责罚他。具体是怎么回事外人也不清楚。

后来,刘晔客居庐江避难,专搞月旦评的那个许劭送给他一句评语:“晔有佐世之才。”

刘晔成年后,帮庐江太守刘勋做事,当地有不少拥兵自重的豪强。刘晔请一位叫郑宝的豪强吃饭,暗中安排刀斧手,想除掉郑宝。然而刀斧手惧怕郑宝,不敢下手,关键时刻,刘晔麻利地拔剑,亲手把郑宝的头颅斩下来,还打着曹操的名义,收服了郑宝的兵。

这些士兵认刘晔为主,被他交给庐江太守刘勋。可惜刘勋不听刘晔的忠告,被孙策偷袭,丢失地盘,灰溜溜地逃到许都。刘晔只好跟着刘勋一起逃。不逃也不行,小霸王孙策的杀气比较重,对付江东豪杰,不服就杀。

按史书记载:刘晔会成为曹操的谋臣,曹魏的三朝元老。

可是到目前为止,刘晔对汉室还没有彻底死心。给刘协出一个微微有点馊的主意,考验刘协的智商、心性和魄力,看他有没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值不值得效力,这完全有可能。

如果幕后之人是刘晔,那就凭刘协今天的表现,他应该离出局不远了。

郭嘉决定,先找机会见一见刘晔。至于杨修,这倒霉孩子蹦跶不了多久,等袁术称帝,杨家作为袁术的姻亲,至少被曹操扒下来一层皮。

有人在门外行礼:“荀令君,在下孔桂,有要事求见。”

荀彧:“请进,坐下说。”

孔桂,字叔林。是关中小割据势力杨秋的使者,从长安来。

郭嘉:野史上说孔桂是曹操的男宠。这人年仅弱冠,眉清目秀,还很爱笑,挺讨人喜欢的。

孔桂坐在炭盆边烤火:“半年前,曹司空曾写信给杨将军,问能不能把荀公的灵柩运过来,这次我出使许都,就顺路带来了。”

荀彧的六叔荀爽,在长安病逝,由于战乱,一直无法将灵柩运回家乡安葬。荀彧时常为此伤感。没想到曹操不声不响,替荀彧解决了一件大事。

说起曹操,哪怕坏毛病一堆,也依然是难得一见的明主。慧眼识才,无微不至,没有曹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就没有如今的荀彧和郭嘉。不过,他们这些人才,也成就了曹操的事业。

荀彧非常惊喜,向孔桂道谢,亲切地说了几句话,忽然沉默下来,似乎欲言又止。

郭嘉隐约知道荀彧的心思,替他说:“孔兄,荀令君有个伯乐,姓何名颙,字伯求。董卓之乱时,何伯求死在长安诏狱中,听说联络不到他的族人,一卷草席,在乱葬岗埋了。你若方便,能否帮忙寻找?最好给他买一口棺材,收殓尸骨送到许都。”

孔桂看向荀彧,见他点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方便,方便。能为荀令君办事,荣幸之至。”

荀彧把钱袋递给孔桂:“这个是买棺材的钱,事后还有重谢。”

孔桂推辞:“一口棺材花费不了几个钱,明年这时候,我还来许者朝贺。”

荀彧:“你只管收着,岂有托人办事,让人倒贴钱的道理?”

荀爽葬进荀家的祖坟那一天,荀彧还在墓边种了一棵柏树。

正月初七,郭嘉兑现去年的承诺,带小奕儿回阳翟老家扫墓,荀彧全程随行。一起在郭母的墓前磕头的时候,郭嘉有种一家三口的错觉。

正月初十,颍川阳翟,郭府老宅。几个小厮在院子里扫雪,发出沙沙的声响。

炉烟袅袅氤氲,郭嘉懒洋洋,趴在荀彧的腿上看帛书,万万没想到,会被伯父郭禧抓个正着。

丝丝晨光透过镂花的窗棂,柔柔的填满这间屋子。

刚刚被晨曦温柔唤醒的两个人,都还穿着寝衣。紫檀木小几上,并排摆着两支发簪、两顶发冠、两枚玉佩、两条腰带……就连挂在墙上的剑也是一双。荀彧的冰蓝色卷云纹外袍盖在郭嘉的腰上。

郭嘉散落的发丝勾在荀彧指间。

一室暖香,岁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