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69章 冰火两重天(1 / 2)

加入书签

几千个宫女有些夸张,这两年李世民也送给大臣们不少宫女,其他的也遣散了一部分。

面对着突然间问自己要宫女的李元景,李世民一时间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本想应付过去算了,但架不住李元景一脸认真的要求一定要带走宫女,而且人数不能低于五百。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让长孙皇后从宫中选调了三百宫女了事。

虽然远远达不到预期,但聊胜于无,李元景屁颠屁颠的离开了皇宫,这些宫女自然会有人送去皇庄。

而送走了李元景的李世民,却没有心情再去办公了。

“观音婢,你说太子最近在干什么?”无心办公的李世民直接来到了立正殿,满脸忧郁的问道。

“妾听说是在熟悉耕种一事,前些日子太子回宫了一趟,不像以前那样浮躁了!”长孙皇后笑了笑,委婉的说道。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他当然知道李承乾前些日子回宫了,这小子回宫了也不来找自己这个爹汇报一下,若他真是忙于耕种也就算了,想到这里李世民便一肚子的怒火:“你也不必替他开脱,太子什么德行,朕心中一清二楚。”

李世民的本意是要让李承乾亲自去体验一下耕种的艰苦,了解一下先进农具所带来的影响,要让他心中知道耕种是怎么一回事,执政者做出哪些决定有利于农民,不利于农民。

万民安,则天下安!

李世民的初心是要让李承乾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但事实却狠狠的给了李世民一个耳光。

李承乾在皇庄乐不彼此,李元景也懒的管他,这小子不要说亲自动手,每天就跟和尚撞钟似的走个过场了事,就他拿来糊弄人的那些话,还是让手下去找农民了解,然后汇集成册,他背下来来应付差事的。

李世民虽然嘴上没说,也没让人去教训李承乾,但李承乾这样的行为却是让他深感失望。

“把太子招回来吧!”李世民深叹了口气,继续留他在皇庄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一个打死也不上道,一个狡猾如泥鳅,这两个人竟隐隐的让李世民有些头疼。

“元景又跟朕提起了要开工科科举的事情了,你怎么看?”

“妾的看法与二哥一样!”长孙皇后笑了笑,用常规套路回答了李世民这个问题。

“可是这一次朕心动了!”李世民直勾勾的盯着长孙皇后。

“妾会永远支持二哥的!”长孙皇后依旧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她心中很清楚李世民想要什么样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自己不能给。

长孙无忌无奈的看着长孙皇后,笑着摇了摇头。

这也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常态,能让自己心动的,一定证明其中对大唐是有利的,但是遇到的阻力也一定不会小,这种事情皇后是不会表态的,但立场却又很坚定,自己的态度就是她的态度。

除非是被证明自己真的错了,这个时候长孙皇后才会站出来劈头盖脸的将自己训斥一顿,将自己骂醒。

……

长安的事情也就那个样子了,该做的都做了,就等不开眼的自己打上门来找死了。

不过李元景也并不觉得会有人这么蠢。

接下来他要亲自监督织布机的建造工作,争取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织布机达到五千台。

当然,这个任务主要是替代杨里的,杨里的首要任务还是去对织布机进行新的改造。

不然的话,直接从宫中调二百工匠出来,按照流水线制作流程,十天就能把织坊扩充到五千台的规模。

杨里的研究任务陷入了瓶颈,当下使用的织布机已经已经被改装到了极致,在进行小幅度改动的价值也并不大。

而按照李元景的要求,杨里将重心放在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上,即不用人工去控制飞梭,杨里想到了利用水力,利用转轮,但效果都不好,基本上每五次至少有一至两次会把线扯断,换算下来效率反而是降低了。

关于原理,李元景也不懂,只能爱莫能助的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杨里自己去解决。

“成了……成了……我成了……”

正在两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长孙濬兴奋的冲进了院内。

王府还在建造之中,但第一批的织布工坊和冶铁工坊是最先建立起来的,两个院子紧紧相邻,仅有一座院墙之隔。

隔壁的冶铁工坊的院子内正竖立着一只大约十米高的高炉,上方还冒着滚滚浓烟。

研究了几个月的时间,长孙濬终于是见到了自己的成果,甚至为了能够尽快的搞成,长孙无忌还亲自开了后门,悄悄的替长孙濬招募了五个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来帮忙。

“走,一起去看看,顺便也换换脑子!”李元景点了点头,对于长孙濬的成功他并不觉得意外,如果不成功那才叫意外呢。

高炉大致的布局自己已经告诉他了,而长孙濬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在局部方面进行试验改进,而且他身边还有五个经验丰富的老铁匠,练出来铁的质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