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第332章 出航之前(1 / 2)

加入书签

职业军人有职业军人的好处,但也同时会带来一些不便。

比如说像薛礼这种,刚刚完婚,夫妻两个只能在一起温存半个月的时间就要再次分开。

不说其他的因素,单从人道主义方面来讲,若是柳云的排卵期刚好错过这半个月,那么薛礼想要给老薛家留个后,就要至少等到一年后了。

而且也不是排卵期就能一次命中的,这也是个概率学,运气不好的话,兴许连续几年都没办法有身孕。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更多人家当中,这次跟薛礼一同回来的四十多人都是选定的年后要出海的人,倒是除了薛礼以外,其他人都已成家,只有极个别的还没有后,需要这次在努力一下。

当然,物质方面的改变或许能稍稍的为他们带来一些欣慰。

在前线的时候他们是不发军饷的,没必要带着钱跑来跑去,需要用钱的话就去府上借,随后发饷的时候直接扣掉便是了。

而等他们返回海州,去查询军饷的时候却发现,拿到手的比预计的要多,虽然搞的不少人一头雾水,但作为支付单位,钱庄那边却有相关记录。

多出来的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天一钱的战争补贴,是从他们离开海州当日计算的,到回到海州截止,另一部分是每月十钱的伙食补贴,等于每人每个月能够额外多拿到四十钱,这还只是普通士兵,有官职的补贴也会相应的高一些。

而这四十多人中,火长就有九个,还有两个队正,剩下的就是薛礼这个郎将了。

正月十六,薛礼等人重新集结,不管是心中的不舍也好,犹豫也罢,探亲时间到了,他们就必须跟着大部队一起离开。

而比起其他人,他们又是幸运的,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出征总比留下来更容易获得战功,而且战争所带来的奖赏,也让这些人家过了个肥年。

总结一下的话就是,他们这些离家一年多的人,单单只是军饷就足够家里面两年的开销了,若是算上奖励,省着点用的话,五年都不愁钱。

有人信心满满的励志要在接下来的三年多内混个一官半职,争取让家里的生活更好。

有些人则觉得在干三年半,等五年合约期满之后就退役回家安稳过日子,反正接下来好好干的话,三年多差不多能够赚到十年,甚至更多的生活费。

不管好的坏的,海州军的制度通过这一次的探亲算是被完美的释放了出来。

虽然要常年离家,但是高昂的军饷能够弥补一些,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回来都是一个态度,常年的训练虽然艰苦,但效果也是响当当的,到了战场上以后,敌人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只要自己小心谨慎一些,虐他们跟玩似的。

而且,海州军也不是府兵那种模式,一入府兵就到老,更不是现在的募兵模式,需要的时候招募,打完仗就让人滚蛋。

普通士兵和火长就是五年合约,五年后会双向选择,若是两方都有意,那可以续签一份五年的合约,若是一方不满意,则可以不续约直接退役,虽然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但有人跟他们解释,合约上清楚的写着,退役后会额外发放最后一年的基础军饷作为安置补贴。

也有好事的算了一笔账,普通兵士每月的军饷是一百钱,但是随着军龄的增加,军饷也是增加的,第二年每个月就会增长为一百零五钱,第三年一百一十钱,第五年的时候就是一百二十钱,等于干到五年期满回家,可以额外多拿一千四百四十钱。

这意味着什么?放在早些年的时候,甚至买不了一石米。

但是现在……

说起来都是泪,自贞观四年之后,大唐似乎度过了频繁的天灾期,雨水充足,阳光明媚,外面的突厥没了,内部的隐患也逐渐的消除了,百姓开始静下心来勤勤勉勉的耕种了,于是,当年丰收之后,粮价就进行了一次雪崩,而接下来几年更是年年爆仓,以至于现在一斗能说得过去的粮食只要四钱……

就这样,不少人满怀着期待的等着海州军再次招人,可问来问去,压根就没人听过海州军要扩招的消息,这让不少人很是失望。

随着一队队探亲的士兵归营,海州军营也渐渐的忙碌了起来,第二批探亲的部队还在海外没有回来,他们必须要等到朝廷接收的部队到了以后才能返回。

不过这并不影响海州军营的运作,由于这一次出海的士兵是进行挑选的,并非整建制。

所以在这些士兵陆续归营之后,已经返回的李道宗按照李元景的指示,对这些人进行了重新的编组。

王二牛最近很忙碌,随着薛礼晋升为郎将,已经渐渐的脱离了斥候队,王二牛由于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表现尚可,所以被任命为代校尉,负责整个斥候队的工作。

这一次斥候队是唯一整建制调回的部队,一共有一千二百人,其中一千人的作战部队。

突然间掌控这么大一支部队,对王二牛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整个假期之间王二牛都在温习从薛礼那里拿到的资料,回家以后甚至连他老婆都说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