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0oxs.com

25我公恩信结人深(1 / 4)

加入书签

邺县,赵宅。

赵然惊愕地问道:“梁期令挂印自辞了?”

堂下一人答道:“是。”

“为何自辞?”

“太守面斥他治县无方,威胁他如不自辞便以‘不胜任’的罪名上书劾他,并会遣调守令。”

回答的这人是赵然家的门客,赵然派他去梁期县配合梁期令为难荀贞,结果荀贞才到县中,梁期令就挂印自辞了。这个门客没办法,只好回到邺县,报与赵然知晓。

赵然生在权贵之家,平素耳濡目染,知道“不胜任”这个罪名的可怕,也知道“遣调守令”意味着什么,更知道这两条加在一起的可怕。

本朝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卓茂在前汉末年曾任河南郡密县的县令,到县之初,“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嗤其不能”,在这么个情况下,河南郡守乃调置守令。

也就是说,通常只有在县令长极其无能的情况下,郡守才会调置守令长,代原本的令长治县,这对原令长来说,毋庸置疑,在政治上是个极大的打击。

荀贞抓住梁期令“不胜任”的把柄,威胁弹劾他,又威胁要调置守令,梁期令如果执意不肯自辞,那么等荀贞的弹劾送到州府、等守令到任,他在整个魏郡、乃至整个冀州的官场上都会成为一个笑话,会被人视为无能。毕竟,他没有卓茂的才干,——“守令与茂并居,久之吏人不归守令”,卓茂在守令和他并居的情况下,“理事自若”,仍然坚持用他的办法治县,数年,教化大行,路不拾遗,县中的吏员遂归他,而不再听从守令的命令。

梁期令自问比不上卓茂,更重要的是,如他不肯自辞,连带他的举主也将会被人嘲笑,并且万一朝廷认可了荀贞的弹劾,以“不胜任”的罪名治他的罪,那么他的举主也会受到牵连。举主对他有举荐之恩,他不能报答,反使举主受累,这已不止关系到他的仕途,还牵涉到他本人、他家族的声誉了,这个打击太大了,他是宁愿死也不能接受的,所以只能自辞。

赵然怒极,骂道:“豫州儿竟然霸道至此!”

来报讯的这个门客不敢答声,伏拜地上,默默无言。

“他欲调何人为守梁期令?”

“汝南陈到。”

“此何人也?”

“是太守的一个义从。”

“用一兵子来任守令?郡朝的吏员难道能够接受?梁期县的吏、民难道能够接受?”

依管理,守令多是从郡府吏中选出。

“太守威重朝中,府吏无人敢有异议。太守方至梁期,人未入城,即遣功曹与甲士把县掾吏魏某下狱,刚到城里,席不暇暖,又把县令逐走,县吏、民惶恐震骇,亦无人敢有异议。”

梁期县的吏民没有异议确如这个门客所言,是被荀贞的雷霆手段给吓住了,但郡府吏员没有异议却不仅是因为荀贞“威重朝中”,亦是因为荀贞此前已经接连调派了数个郡吏为各县的守令长,既然郡府吏的利益已被荀贞兼顾,郡府吏员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异议。

赵然咬牙说道:“郡府吏或不敢有异议,但我就不信梁期县的吏民会永远没有异议!……,你现在就回梁期,去找梁期的功曹、主簿,去找梁期的大姓冠族!”

“小人愚钝,见到这些人之后,小人该说些什么?请少君示下。”

“什么都不用说,就问他们一句话。”

“什么话?”

“梁期可还有大丈夫?堂堂功曹,堂堂主簿,堂堂梁期冠族,难道甘心听命於一兵子?”

“兵子”是对兵士的蔑称。

在原本的历史中,刘备入主蜀地后,张飞想和少时就有才名的名士刘巴结交,尝去刘巴家借宿,可是刘巴不搭理他,诸葛亮乃亲自出面,帮张飞给刘巴说好话,说张飞“虽实武人”,然“敬慕足下”,希望刘巴能“少降意”,稍微放下点身段,但刘巴回答说道:“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张飞时为刘备的心腹重将,而刘巴却丝毫不给他脸面,可见当世的士子虽然多看重军功,不轻视武职,但对非士子出身的兵将却是瞧不起的。

赵然这是在用激将法。

这个门客听了,应诺接令,转归梁期。

……

梁期县寺。

荀贞前天到的梁期,昨天一早,梁期令悄悄地挂印归家去了,他在县寺里查阅了两天的各类案簿,此时已到深夜,他和荀攸、陈到、王淙、徐福、许季以及四五个随从他行县的郡吏聚坐室中,正就着烛光在继续验查余下的各种宗簿、案卷。

古之士子讲究“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都是有实际作用的。不知礼乐,无以立身处世,不知射御,带不了兵,不知书数,当不了文吏。礼乐、射御且不说,只说书与数,官寺的各种案宗簿、各种案卷、各种公文都有特定的格式,对字体也都有要求,如果格式出错或者字体不工整,又或者写错了字,都会受到上司的处罚,而户、仓、比等等和数字有关的诸曹则对算术有很高的要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